三、工程建设程序

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提出项目设想、开发、建设、施工到开始生产活动,这个过程,一般称为“项目发展周期”。在这个周期中的各个时期又有许多不同的工作和活动,概括起来可以把这些工作和活动分为三个阶段,即投资前阶段、投资阶段和生产阶段,每个阶段的各项活动,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和工程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项目逐渐形成。

(一)   工程项目投资前阶段

又称前期工作阶段。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,前期工作阶段是指提出项目建设书到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过程,包括提出工程项目建议书(初步可行性研究)、可行性研究(以前称设计任务书)、评估和决策等工作内容。

1、工程项目建设书。项目建设书是项目发展周期中最初阶段。它的主要作用有:国家选择建设项目的依据,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即为立项:批准立项的项目,可以列入项目前期工作计划,开展可性性研究;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,在批准立项后,方可对外开展工作。

(1)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:

1)建议项目提出的依据: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、拟建地点,提出与项目有关的长远规划或行业、地茫茫然规划资料,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。对改扩建项目要说明现有企业概况。

2)产品方案、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。

3)资源情况、建设条件、协作关系和引进国别、厂商和初步分析。

4)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。

5)项目的进度安排。

6)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,包括初步的财务评价和国家经济评价。

(2)一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的审批。

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按国家规定,大中型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期委员会审批:投资在2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,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以后报国务院审批。小型项目按隶属关系,由各主管部门或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计委审批;由地方投资安排建设的地方院校、医院以及其他文教卫生事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,其项目建议书均不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,由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计委审批,同时抄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部门备案,项目建议书批准后,可以开展可行性研究等各项工作。

2、可行性研究。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内容(详见本章四、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内容)。

3、评估和决策。内容包括:

(1)全面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属实

(2)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各项指标计算是否正确,包括各种参数、基础数据、定额费率的选择;

(3)从企业、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;

(4)分析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、真实性和客观性,对项目作业最终的投资决策;

(5)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。

(二)投资阶段

1、初步设计和设计概算。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原则、批文和会议纪要进行初步设计。其内容主要包括:

(1)设计依据和指导思想

(2)产品方案

(3)建设规模的主要原材料、规格、数量及来源,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,主要工艺设备图;

(4)厂址概况

(5)公用及辅助工程、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;

(6)工厂机械化、自动化水平;

(7)劳动定员;

(8)总概算和技术经济分析;

(9)三材、外委加工订货数量,主要设备表,各专业图纸和主要加工订货设备图;

(10)其他材料

2、总进度计划和年度计划

3、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图预算

4、工程施工

5、生产准备

6、投料试车与试生产。

7、竣工验收。

(三)生产阶段

生产性工程经过一段试生产,达到规定设计要求,生产正常,全部工程经国家或主管部门验收合格,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,转人正常生产管理,即结束建设阶段,进入生产阶段。